潮汕工夫茶艺
有潮人的地方便有工夫茶。一壶工夫茶,成为他们对故土亲朋眷念的唯一方式。所谓功夫茶,是指泡茶的方式极其讲求。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工夫,此工夫,乃为沏泡的学问,品饮的工夫。功夫茶起源于宋朝,盛行于广东的潮汕地区一带的潮汕功夫茶,是融精神、礼仪、沏泡技艺巡茶艺术、评品质量为一体的茶道情势。
泡茶用的水,以泉水、井水为最好。泡制工夫茶,一般是乌龙茶叶,潮人独钟乌龙茶,尤其是福建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最受青睐。潮人煮茶,多用绞只炭。绞只炭的优点是木脂尽脱,烟臭无存,敲之有声,一经点燃,室中还隐隐可闻“炭香”。泡制时先将水烧开后冲茶。冲时要掌握以下几个要领,即:“高冲”、“低洒”、“括沫”、“淋盖”、“烧杯热罐”、“澄清”等。功夫茶以浓度高著称。潮汕功夫茶一般主客4人,主人亲身操作。首先点火煮
斟茶时,四个茶杯并围一起,以冲罐巡回穿梭于4杯之间,直至每杯均达七分满。此时罐中之茶水亦应合好斟完,剩下之余津还需一点1抬头地顺次点入四杯当中。潮汕人称此进程为“关公巡城”和“韩信点兵”。四个杯中茶的量,色须均匀相同,方为上等工夫。饮茶时不能一杯斟满再斟一杯,而要按杯的多少来回轮番顺序斟。因此工夫茶除泡制要工夫外,饮茶也需要费工夫。无怪乎人们说,没有工夫就莫饮工夫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