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压力大、吃饭不规律、应酬喝酒
很多人因此患上了胃病
说起养胃,不少人就会想起吃杂粮
然而,医院消化科主任孟丽娜说:
从来没有“杂粮治病”这一说!
1
杂粮治病的观念不靠谱
许多人有这样一个感受:每到秋冬季,肠胃就会不舒服,出现各种消化不良的症状,比如隐痛、饱胀、嗳气等。特别是一些年纪大的患者,这样的症状反复出现,奇怪的是,胃镜检查基本正常,吃了药也无法改善。
有一位50岁的患者,孟立娜主任的印象特别深,他一来就揉着肚子说消化不良,每天喝粥都会腹胀。
“我一问,真是哭笑不得,这位患者看了一档养生节目,说是绿豆和小米等杂粮可以治病,于是照着天天吃。每天早上地瓜当饭吃,平时煮粥还放入七八种豆类和杂粮,这么吃当然不消化。”
“从来没有杂粮治病这一说,天天吃肯定不行,尤其是已经出现胀气、胃溃疡的患者,豆制品、面食等更要少吃,也别吃得过饱。”
那么,难道杂粮就不能吃了吗?当然不是。
孟立娜主任也吃杂粮,不过她每周只吃一两次,用高压锅煮粥时适当放入一些米仁、黑米、莲子等,用来增加肠胃蠕动。如果杂粮吃太多,反而会影响消化功能,还可能降低人体的免疫能力…
如今,吃杂粮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健康养生方法。孟立娜主任说,主要是不要矫枉过正,针对自己的年龄,要做出合理的安排,任何好东西,吃多了都会走向反面。
婴儿、儿童,建议少吃或者不吃杂粮。因为他们胃肠功能较差,过多食用杂粮会对消化系统造成负担。
25~35岁者,久食多食杂粮会影响人体机能对蛋白质、无机盐和某些微量元素的吸收,建议每周吃杂粮不要超过6次,或者改喝一些杂粮细作的饮料。
35~45岁者,新陈代谢率开始放慢,有“三高”症、久坐电脑桌前、应酬饭局较多的人,可以适当多吃一些杂粮,每天30~40克即可。
45~60岁者,建议每周吃杂粮2~3次,每次50~克为宜。
60岁以上的老年人,对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本来就比较差,大量进食杂粮,其中的不溶性膳食纤维将导致胃肠蠕动减缓,反而引起营养不良。建议每周吃一两次,每次不超过50克。
2
不得胃病的消化科医生支招养胃
医院消化内科共有21位医生,得过胃病的只有两个,在孟立娜主任的印象中,科室里的医生都很会养胃。
“都说医生工作忙,胃病多,在我们这儿不一样,大家如果感觉胃不舒服,都会主动去做胃镜检查,哪怕是一些轻微的小问题,也会积极治疗,不会任由疾病进展。”孟立娜主任总结了一下:
科室平常很忙,忙起来没有准点吃饭的,但所有医生都会吃早餐。
早餐多选择在食堂吃稀饭、面食,有利于排出胆汁,预防胆囊炎和胃病。
晚上下了夜班,也绝不会去吃路边摊。
平时不能吃得太咸,更不能暴饮暴食。家里做菜的时候,她要求食材新鲜,不放味精,盐也放得较少。
如果遇到胃不舒服,第二天就会吃些白粥,既养胃又减轻肠胃负担。
3
剩饭剩菜对胃的影响没那么大
隔夜一天充分加热可食用
“以前我有些挑食,不吃茄子和卷心菜,现在改掉了这个毛病,每天还吃新鲜水果,不过隔夜菜也有。”
孟立娜主任说,养生存在许多误区。以前有一种说法是隔夜菜含有大量亚硝酸盐,容易致癌,但这个观点最近被实验辟谣了,“吃不完的菜用保鲜膜包裹,及时放入冰箱,再次食用前加热煮沸,两三天内吃完,一般问题不大。”
需要注意的是,某些保健品很伤胃。孟立娜遇到过一些“老胃病”,胃镜检查发现胃黏膜糜烂,再一问,原来对方长期用灵芝煮水喝,这点注意了。
4
幽门螺杆菌可以进行根除治疗
“四五年前,我也得过胃病,胃镜检查发现有浅表性胃炎,并且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当时我选择了根除治疗,如今呼气测试一切正常。”
哪些人建议进行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孟立娜主任说,曾患消化性溃疡疾病,并且伴随明显不适症状或有肿瘤家族史的,建议积极进行根除治疗。一般有症状的年轻病人做根除治疗获益更大,医院进行规范治疗。
5
中和胃酸的药物能不能长期吃?
孟立娜说,“遇到消化不良,在必要时,我也会吃些促进胃动力的药物。许多人家里常备的中和胃酸、络合胆汁的药物,对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有好处的,不舒服可以临时服用,起效快、维持时间短,但不能天天吃。”
如今胃食管反流的病人多,尤其是老人贲门松弛,平时要少吃酸性食物,吃完也不要马上躺下、弯腰,以免增大腹压,必要时可以服用抑制胃酸的药物。
6
胃肠镜、B超、血生化检查结果都正常,为什么还是感觉胃胀,吃药也不管用?
孟立娜说,这样的情况很常见,排除器质性问题后,可能是脑、肠轴紊乱在消化道的表现,以50岁左右的更年期女性多见。
如果长时间没有好转,建议去心理卫生科看一看,必要时服用抗焦虑药物。
不盲目长期食用单一粗粮,
按时吃早饭、充分提供全面营养,
要对胃好点哦~
文章来源于网络平安人寿厦门分公司邓万勤公众平台姓名:邓万勤职务:高级处经理服务北京一次治疗白癜风花多少钱北京治白癜风医院哪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