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的病因病机,有饮食不节,戕伤中州;或外邪内侵,损及脾胃;或忧患郁怒,肝失疏泄,横逆犯胃,以及禀赋不足,脾胃虚弱等。其病在“胃”,但与“脾”、“肝”、“肾”关系密切,病机特点是虚中夹实。
(一)饮食不节、损及脾胃《素问。痹论》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暴饮暴食,饥饱无常;或恣食生冷,寒积胃肠,损伤脾胃之气,气机升降失常,或过食辛辣肥甘,过饮烈酒,酿热生痰,损伤脾胃,而出现胃痛、痞满之症。
(二)抑郁伤肝、横逆脾胃肝为将军之官,喜条达而恶抑郁。若境遇不遂,忧思恼怒,情怀不畅,肝郁气滞,疏泄失职,横犯脾胃,脾胃失和,则可致胃脘胀满嘈杂等症。正如《临证指南医案》所言“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
《沈氏尊生书。胃痛》曰:“胃痛,邪干胃肠病也,唯肝气相乘为尤甚。以木性暴且正克也。
(三)禀赋不足、脾胃虚弱身体虚弱,或劳倦内伤,中伤脾胃或久病不愈。
延及脾胃,脾胃虚弱,阳气不足,胃纳呆钝,脾运失健,而发为胃肠痞满、疼痛。
正如《兰室秘藏。中满腹胀论》中谓“脾胃久虚之人,胃中寒则生胀满,或脏寒生满病。”
(四)外感内伤、脾胃湿热外感暑湿、寒湿,内侵脾胃,水湿内停;或饮酒过度,酿湿生热,损及胃腑;或肝郁脾虚,脾失运化,蕴生湿热,而致痞满、嘈杂、反酸、胃脘灼痛等症。
(五)气滞不行、瘀血阻络胃病日久,迁延不愈,气血阻滞胃腑;或术后损脉,瘀血内生,胃络失于滋养;或情绪不畅,肝气郁结,气滞血瘀,可致胃痛发作、嗳气痞满等症产生。正如《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云:“胃痛久而屡发,必有凝痰聚瘀。”
(六)虚火内生、胃阴不足恣食肥甘辛辣,饮酒过度,蕴湿酿热,日久不愈,灼伤胃络;或气滞血瘀,病邪留滞,瘀久化热;或肝气久郁,化而为火,上述原因均可灼烧胃腑,损耗胃阴,、而发为胃脘灼痛,口干咽燥,大便干涩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