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寄生黏附于胃黏膜及细胞间隙的微厌氧细菌,在我国普通人群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40-60%。很多人觉得幽门螺杆菌不痛不痒,不会引起大问题,从而忽视了对它的治疗。专家提醒,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引起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的重要病因,一些特殊人群如不规范治疗会引起慢性活动性胃炎,甚至导致胃粘膜萎缩和肠化生,并在肠型胃癌发生中起关键作用。
据统计,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中有15%~20%发生消化性溃疡,5%~10%发生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不良,1%发生胃恶性肿瘤(胃癌、MALT淋巴瘤)。
幽门螺杆菌从何而来?
人是幽门螺杆菌的唯一传染源,可通过口-口和粪-口途径在人群之间传播。
口-口传播:
主要通过唾液在家庭成员之间传播,如父母嘴对嘴的方式给婴幼儿喂食,或将咀嚼后的食物给孩子吃,或接吻,或共用餐具、水杯、牙刷等生活用品。
粪-口传播:
幽门螺杆菌感染者粪便污染水源或食物,食用这些被污染的水或食物后可致感染。
幽门螺杆菌要不要治疗?
有人会说,只有1%发生胃恶性肿瘤,又不痛不痒,还需要治疗吗?一般来说,亚洲人更易感染,即使根除了还可能再次感染,而且若一个人本身没有症状,反复治疗,还可能影响到生活质量。所以如果没有任何不适,完全可以与幽门螺杆菌和平共处。
但建议以下人群根除幽门螺杆菌:
消化性溃疡(不论是否活动和有无并发症史)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症状
慢性胃炎伴胃黏膜萎缩、糜烂
早期胃肿瘤已行内镜下切除或胃次全切除手术
胃癌家族史
计划长期服用非甾体消炎药(包括低剂量阿司匹林)
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其他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疾病(如淋巴细胞性胃炎、增生性胃息肉等)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侵入式检查-胃镜活检
在胃镜检查时取一小块胃组织,可通过快速尿素酶法进行检测,还可通过培养法、组织学镜检法确认是否有幽门螺杆菌的存在。
非侵入式检查
①尿素呼气试验:包括碳13、碳14尿素呼气试验,检查方式简单,吹口气就能完成。其中,碳13尿素呼气试验具有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可用于儿童及孕妇。碳14尿素呼气试验较为廉价,但有放射性,不能用于儿童和孕妇。
尿素呼气试验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检测准确性相对较高的检测方法,称得上是目前非侵入性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金标准”,且多用于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后的复查检测手段。
②血清学试验
常规血清学试验检测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IgG,其阳性不一定是现症感染,不能用于根除治疗后复查,因此临床应用受限。
③粪便抗原试验
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但应用不够方便,临床应用尚不广泛。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
(1)注意手卫生,餐前洗手;
(2)纠正不良生活饮食习惯(碗筷要消毒,不共用牙刷或杯子,不共用筷子等餐具,不生吃蔬菜和肉类等);
(3)保证饮用水安全、清洁;
(4)对有腹部不适、腹泻等胃肠道症状患者进行幽门螺杆菌感染筛查,治疗家庭成员中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来源:内科编辑:宣教科新媒体编辑部(图片来源网络,仅用作公益宣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在看与点赞,至少让我拥有一个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