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浅表性胃炎胃隐痛5年余,治以健脾和胃

时间:2021-8-1 10:40:59 来源:糜烂性胃炎

陈某,女,60岁。

[主诉]

右胁及胃脘隐痛不适5年余。平素肠胃虚弱,近5年来反复出现右胁及胃脘隐痛不适,纳差,B超示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胃镜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

近1个月来,右胁及胃脘隐痛不适加重,纳差,上腹部胀满,食后尤甚,神疲乏力,大便溏薄,时有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舌体齿痕,脉弱无力。

[证属]脾胃虚弱,肝血失养。

[治法]健脾和胃,养血舒肝。

[方药]

黄芪建中汤、香砂六君子汤加味。黄芪20g,党参15g,白术20g,茯苓20g,桂枝15g,白芍15g,紫苏梗20g,当归10g,炙甘草10g,木香10g,砂仁6g,生姜3片,大枣3枚,饴糖5g,7剂,水煎服。

二诊

病人精神好转,右胁及胃脘疼痛、上腹部胀满均减轻,纳食增加,仍心悸气短,大便溏薄,舌脉同前。方药对证,治疗有效,照上方加炒薏苡仁30g,炒山药30g以渗湿健脾。7剂。

三诊

精神好,面色较前润泽,右胁及胃脘隐痛等症状消失,纳食恢复正常,食多稍胀,大便成形。邪去正未复,予以中成药简捷方便,补气健脾、和胃温中,固本防复。

[处方]香砂六君子丸,丸×3瓶,1次12丸,1日2次,食后白开水吞服。

本案属胆胃综合征中,偏于中焦虚寒证型,胃镜检查未见明显异常,B超提示胆囊炎、胆结石。大多胆结石者,多为湿热蕴结,影响于胃而成胆热犯胃。

而有些病人素体脾胃虚弱为主,形成土壅木郁,虚实夹杂,以虚为主,热象不明显,反倒肝郁血虚。

故用参芪饴糖甘温,平补元气;白术、茯苓渗湿健脾;白芍、桂枝、当归舒肝养肝;木香、砂仁和胃而止痛,甘草益气补中调和诸药。

方药对证,症状减轻,脾湿犹存,故复诊时加山药、薏苡仁,增加健脾利湿之力,最后以香砂六君子丸善其后。

当出现多种疾病时,应该给予辨证治疗,更不能自行治疗。不是要一步步解决结冰,而是要综合对症治疗。

上文中提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如需选用,请咨询专业医师,医师会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做出详细的治疗方案。

(部分图文来源网络,侵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ookem.com/wybk/13254.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